索 引 號 | tg737991515-2022-000484 | 發布機構 | 潼關縣統計局 | 發布日期 | 2022-04-28 |
潼關縣二O二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
統 計 公 報
2021年,面對新冠疫情與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,全縣在市委、市政府和縣委、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在縣人大、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大力推進“十項重點工作”,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扎實做好“六穩”工作,全面落實“六?!比蝿?,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,全縣經濟實現了“十四五”良好開局。
一、綜 合
初步核算,全年地區生產總值47.4億元,比上年增長6.3%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6.8億元,增長5.9%;第二產業增加值13.8億元,增長5.8%;第三產業增加值26.7億元,增長6.7%。一、二、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.4%、29.2%、56.4%。
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4.7%,比上年提高5.7個百分點。
二、農 業
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12.1億元(現價),扣除價格因素,比上年增長6.4%。其中,農業產值8億元,增長1%;林業產值0.2億元,增長14.5%;畜牧業產值3.2億元,增長19.1%;漁業產值0.1億元,增長1.8%;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.6億元,增長4.7%。
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.7萬畝,比上年下降1.1%。夏糧播種面積10.3萬畝,下降3.9%;秋糧播種面積9.4萬畝,增長2.3%。糧食總產量5.2萬噸,增長3.5%,平均畝產264公斤,增長4.7%。其中,夏糧2.8萬噸,增長0.9%;秋糧2.4萬噸,增長6.6%。
全縣蔬菜面積1.5萬畝,比上年下降3.1%,產量3.9萬噸,下降7.8%。園林水果面積2.1萬畝,增長5.5%,產量1.2萬噸,下降13.5%。
年末大牲畜出欄1388頭,豬出欄7.5萬頭,羊出欄5728只,家禽出欄14.4萬只。年末大牲畜存欄2361頭,豬存欄5.8萬頭,羊存欄4495只,家禽存欄25萬只。全年肉產量6556.1噸,蛋產量1656噸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
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.9%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8.6億元,增長40.8%,其中,黃金企業實現產值43.2億元,增長31%。
全年成品金產量為9724千克。
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.3億元,比上年增長2.4%。擁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施工企業7家,完成總產值4.2億元,增長2.2%。
四、固定資產投資
全年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比上年增長7.8%,其中,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5.2%。
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.6億元,比上年下降29.4%。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49.6萬平方米;商品房銷售面積 4.7萬平方米,增長37.8%。
五、交通和郵電業
全年貨物運輸量32.4萬噸,比上年增長32.2%;貨物周轉量5332萬噸·公里,增長32%;旅客運輸量46.5萬人,增長4.1%;旅客周轉量2835萬人·公里,下降6.8%。
全年郵政主營業務收入1561.24萬元,比上年增長1.9%;電信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,增長3%;移動電話用戶13.2萬戶;互聯網用戶4.3萬戶。
六、貿 易
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.2億元,比上年增長7.6%。
全年限額以上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.9億元,比上年增長5.0%。其中,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2.7億元,增長5.2%;住宿業實現營業額0.3億元,增長1.9%;餐飲業實現營業額0.9億元,增長2.9%。
七、招商引資和旅游
全年共有招商引資在建項目28個,實際到位資金70.04億元,比上年增長33%。
全年共接待游客195萬人次,實現旅游收入12.7億元。
八、財政和金融業
全年地方財政收入1.2億元,比上年增長12.1%。其中,稅收收入0.7億元,增長14.2%。地方財政支出15.7億元,增長2.3%。
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79.9億元,比上年增長14.5%。其中,居民存款66.2億元,增長10.9%。各項貸款余額30.7億元,增長8.4%。其中,短期貸款15.7億元,增長6.8%;中長期貸款10.7億元,增長9.4%。
九、教育和科學技術
全年授權專利15件,其中,實用新型專利11件,外觀專利4件。
全年完成了2家民營科技企業培育認定工作;高新技術企業數量2家。
全縣共有普通高中1所,在校學生2014人;職業中學1所,在校學生119人;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,在校學生1975人;初中3所,初中在校學生2847人;小學18所(其中公辦15所,民辦3所),小學在校學生7902人;幼兒園20所(其中公辦11所,民辦9所),在園幼兒4596人,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90%。
十、文化、衛生和體育
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,文化站5個,圖書館1個。全年舉辦“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”弘揚延安精神圖片展、攝影展等活動6次,開展“育兒知識講座”、“濃情過端午 巧手做香囊”等主題活動18次;舉辦“4.23”世界讀書日、圖書進校園等活動7次;開展“新書推薦”、“潼圖公益課堂”等線上活動33場次,受益人數達3萬余人次;完成戲曲下鄉演出45場,公益電影放映1066場次,觀影群眾3萬余人次。舉辦了“三秦最美讀書人”視頻展播活動,征集作品25件,報送省圖書館11件。
全縣擁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65 家,其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,縣衛生監督所1家,縣屬醫療衛生機構3家、鄉鎮衛生院8個、村衛生室 83個、個體診所 66個、私營醫院 3家。全縣醫療機構床位768張,其中縣級公立醫院511張。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 1141人,其中執業(助理)醫師 344人、護士411人、藥師57人、檢驗師41人、其他288人。
十一、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
2021年,全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.40%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96天,位居全市第一,達標率81%,其中優質83天,良好213天,重污染天數3天。六項污染物濃度中PM2.5年均濃度36微克/立方米;PM10年均濃度78微克/立方米;NO2年均濃度28微克/立方米;SO2年均濃度14微克/立方米;O3-8h第90百分位數濃度156微克/立方米;CO第95百分位數濃度1.4毫克/立方米。
全年未發生安全生產傷亡事故。
十二、水 利
全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千公頃,堤防長度4.24公里。建成水庫11座,總庫容531.66萬立方米。
全縣水利供水工程年總供水量2292萬立方米。其中,農業灌溉供水1625萬立方米,工業供水190萬立方米,城鄉居民生活供水211萬立方米,城鎮公共供水234萬立方米,生態環境供水32萬立方米。
十三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
2021年末,全縣常住人口12.37萬人,比上年減少0.16萬人。出生率7.51‰,死亡率9.87‰,自然增長率-2.36‰。城鎮人口6.62萬人,占比53.49%;農村人口5.75萬人,占比46.51%。
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,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1元,較上年增長10.1%。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1元,增長6.5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5元,增長10.4%。城鄉居民收入比2.4∶1。
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852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.7%,農村勞動力轉移3.73萬人次。年末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.59萬人,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7.43萬人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1.34萬人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1.13萬人。2021年末,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04戶,共459人,支付低保資金336.51萬元;農村居民享受低保1230戶,共3179人,支付低保資金1361.89萬元;城鄉特困供養220人,支付資金172.77萬元。
注釋:
1.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,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著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;
2.地區生產總值、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;
3.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,從2011年開始,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;
4.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,從2011年開始,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戶投資。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城鎮項目投資、非農戶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;
5. 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,限額以上企業(單位)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(單位)、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(單位)、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(單位)。
資料來源:本公報中客貨運量數據來自縣交通運輸局;郵電數據來自縣郵政局;旅游、圖書館、文化館、圖書等數據來自縣文化和旅游局;金融數據來自渭南中國人民銀行潼關縣支行;教育、科技成果、專利等數據來自縣教育科技局;衛生數據來自縣衛生健康局;安全數據來自縣應急管理局;水利數據來自縣水務局;環保數據來自縣生態環境局;城鎮就業、失業、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、縣醫保局;社會福利數據來自縣民政局;其他數據均來自縣統計局。